寂寞的狼:老子道德经 -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  忠信之薄  而乱之首
前识者  道之华  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不居其薄
处其实  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
上德的人,不自以为有德,所以有德。下德的人,不自以为失德,所以无德。
上德的人无私而为,而且不住相行为。
下德的人无私而为,但是有住相行为。
上仁的人住相而为,但是不为自己而行为。
上义的人住相而为,并且亦为自己而行为。
上礼的人住相而为,但若别人不认同回应,就会用强迫的方式要别人顺从。
所以,当社会失去了道,才会追求德。
            失去了德,才会追求仁。
            失去了仁,才会追求义。
            失去了义,才会追求礼。
礼,是由忠信转为浇薄,故祸乱亦因而由此发生。
追求信奉礼制的人,只是追求道的浮华,愚昧由此开始。
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处於浇薄之礼。
          立身实在,不处於浮华之礼。
所以,应该去除浇薄浮华,只取敦厚实在。
--------------------------------------------------------------------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上等尚德的人,无我、人、寿者、众生相,而且无住於自然法则(法相)。
* 下等尚德的人,无我、人、寿者、众生相,但执着自然法则,恐惧逆道。
* 尚仁的人无我相,但是有人相、寿者相、众生相,也不太明了自然法则。
* 尚义的人有我相,并且亦有人相、寿者相、众生相,但是不懂自然法则。
* 尚礼之人只依照对统治者有利的法律而行为,完全不知道自然法则的存在。
*『道』的本质是『无相』,具无住空性。
*『德』的本质是『妙有』,具运作实相。
* 孔子问道於老子,最重要的问题:『君子,要如何才能不失德?』,答曰:
上德的人,不自以为有德,所以有德。下德的人,不自以为失德,所以无德。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