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寂寞驿站 | 站内动态 | 文学知识 | 驿站图库 | 资源下载 | 影音在线 | 我要留言 | 周公解梦 | 寂寞论坛

:::会 员 登 陆:::  
 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索   网络搜索
  

:::热门文章TOP10:::  
 独自寂寞
 毛泽东与《红楼梦》
 道歉情书
 第一次犯错
 爱是寂寞撕的谎
 老子道德经(白话文注解)
 羊脂球
 谈看书
 《红楼梦》十个为什么
 中国人的宗教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来    源: 寂寞驿站
 作    者: 张爱玲
 发表日期: 2006-10-12 1:43:57
 阅读次数: 30413
 文章标题: 中外文摘散文随笔 → 谈看书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正    文:
谈看书
式的郑重表扬,也没寓有创业心得、夫妇之道等等。只是像随便讲给朋友听,所以我这
些年后还记得。
    《广陵潮》我没看完,那时候也就看不进去,因为刻划得太穷凶极恶,不知道是否
还是前一个时期的影响,又“三底门答尔”,近于稍后的“社会言情小说”,承上启下,
仿佛不能算正宗社会小说。
    这些书除了《广陵潮》都是我父亲买的,他续娶前后洗手不看了,我住校回来,已
经一本都没有,所以十二三岁以后就没再看见过,当然只有片断的印象。后来到书摊上
去找,早巳绝迹。张很水列入“社会言情小说”项下,性质不同点。他的《春明外史》
是社会小说,与毕倚虹的《人间地狱》有些地方相近,自传部分仿佛是《人间地狱》写
得好些,两人的恋爱对象雏妓秋波梨云也很相像。《人间地狱》就绝版了。写留学生的
《留东外史》远不及《海外缤纷录》,《留东外史》倒还有。
    社会言情小说格调较低,因为故事集中,又是长篇,光靠一点事实不够用,不得不
用创作来补足。一创作就容易“三底门答尔”,传奇化,幻想力跳不出这圈子去。但是
社会小说的遗风尚在,直到四0年代尾,继张恨水之后也还有两三本真实性较多。那时
候这潮流早巳过去,完全不为人注意。
    一个是上海小报作者的长篇连载,出单行本,我记性实在太糟,人名书题全忘了,
只知道是个胖子,常被同文嘲骂“死大块头”——比包天笑晚一二十年,专写上海中下
层阶级。
    这一篇写一个舞女嫁给开五金店的流氓,私恋一个家累重的失业青年,作为表兄,
介绍他做帐房,终于与流氓脱离预备嫁他,但是他生肺病死了。这样平淡而结局意想不
到地感动人。
    此外北方有一本写北大一个洗衣女,与一个学生恋爱而嫌他穷。作者姓王。又有个
大连的现代钗头风故事,着着都近情理,而男主人翁泄气得谁也造不出来,看来都是全
部实录。
    社会小说在全盛时代,各地大小报每一个副刊登几个连载,不出单行本的算在内,
是一股洪流。是否因为过渡时代变动太剧烈,虚构的小说跟不上事实,大众对周围发生
的事感到好奇?也难说,题材太没有选择性,不一定反映社会的变迁。
    小说化的笔记成为最方便自由的形式,人物改名换姓,下笔更少顾忌,不像西方动
不动有人控诉诽谤。写妓院太多,那是继承晚清小说的另一条路线,而且也仍旧是大众
憧憬的所在,也许因为一般人太没有恋爱的机会。有些作者兼任不止一家小报编辑,晚
上八点钟到报馆,叫一碗什锦炒饭,早有电话催请吃花酒,一方面“手民索稿”,写几
百字发下去——至少这是他们自己笔下乐道的理想生活。小说内容是作者的见闻或是熟
人的事,“拉在篮里便是菜”,来不及琢磨,倒比较存真,不像美国的内幕小说有那么
许多讲究,由俗手加工炮制,调入罐头的防腐剂、维他命,染色,反而原昧全失。这仿
佛是怪论——在西方近人有这句话:“一切好的文艺都是传记性的。”当然实事不过是
原料,我是对创作苛求,而对原料非常爱好,并不是“尊重事实”,是偏嗜它特有的一
种韵味,其实也就是人生昧。而这种意境像植物一样娇嫩,移植得一个不对会死的。
    西谚“真事比小说还要奇怪”——“真事”原文是“真实”,作名词用,一般译为
“真理”,含有哲理或教义的意昧,与原意相去太远,还是脑筋简单点译为“真事”或
“事实”比较对。马克。吐温说:“真实比小说还要奇怪,是因为小说只能用有限的几
种可能性。”这话似是而非。可能性不多,是因为我们对这件事的内情知道得不多。任
何情况都有许多因素在内,最熟悉内情的也至多知道几个因素,不熟悉的当然看法更简
单,所以替别人出主意最容易。各种因素又常有时候互为因果,都可能“有变”,因此
千变万化无法逆料。
    无穷尽的因果网,一团乱丝,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隐隐听见许多弦外之音齐
鸣,觉得里面有深度阔度,觉得实在。我想这就是西谚所谓theringoftroth——“事实
的金石声”。库恩认为有一种民间传说大概有根据,因为听上去“内脏感到对”
(“intemallyright”)。是内心的一种震荡的回音,许多因素虽然不知道,可以依稀觉
得它们的存在。
    既然一听就听得出是事实,为什么又说“真实比小说还要奇怪”,岂不自相矛盾?
因为我们不知道的内情太多,决定性的因素几乎永远是我们不知道的,所以事情每每出
人意料之外。即使是意中事,效果也往往意外。“不如意事常八九”,就连意外之喜,
也不大有自日梦的感觉,总稍微有点不对劲,错了半个音符,刺耳,粗糙,咽不下。这
意外性加上真实感——也就是那铮然的“金石声”——造成一种复杂的况味,很难分析
而容易辨认。
    从前爱看社会小说,与现在看纪录体其实一样,都是看点真人实事,不是文艺,口
味简直从来没变过。现在也仍旧喜欢看比较可靠的历史小说,里面偶尔有点生活细节是
历史传记里没有的,使人神往,触摸到另一个时代的质地,例如西方直到十八九世纪,
仆人都不敲门,在门上抓搔着,像猫狗要进来一样。
    普通人不比历史人物有人左一本右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写他们,因而有立体的真
实性。尤其中下层阶级以下,不论过去现在,都是大家知道得最少的人,最容易概念化。
即使出身同一阶级,熟悉情形的,等到写起来也可能在怀旧的雾中迷失。所以奥斯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上一篇:谈看书后记
下一篇:惘然记
会员注册 | 版权声明 | 关于站长 | 超级搜索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5-2010 寂寞驿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寂寞的狼 建站时间:2004-10-13 站长信箱:www@jmdl.net
粤ICP备16051526号